close

 

寶島一 村

~寶島一村~


<簡介>


眷村,一種台灣特有的居住區域、生活型態與族群文化。1949到60年代,因應政治環境的動盪,意外渡海而來的戰後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暫時落腳的村子落地生根,發展出獨特的文化氛圍。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眷村陸續改建,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但這半世紀的歷程,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對於此刻的台灣,村裡村外的故事,格外具有發人深省的力量。

<我的眷村生活>

猶記得,因求學、父親工作與母親喜愛換新環境之情況下,從小到大我住過了四個縣市與兩隻手十隻手指頭都數不完的屋子,在這期間,有近8年的光陰是在新竹市的眷村中渡過,而這也是我童年回憶中最閃閃發亮、難以忘懷之時刻。

從小,我是由外婆外公愛著寵著帶大的,不是外省人的他們卻不知為何在某年某月就搬來了眷村裡,可惜小時候坐不住,故事總是聽一半,只記得外婆在阿里山上拔山涉水送午餐與掛滿樹梢的青竹絲的內容,總是沒探究後來為什麼搬到平地之事,但如今所有故事再也已經無法聽見了,只隨著滿滿的思念長埋深山。


眷村,總是一戶挨著一戶,大門一開就見著對門大廳,外婆家旁的空地總是坐著一群人談天說地,斜對面籃球場的司令台旁也永遠有著桌、椅、茶水與此起彼落了談笑聲,而籃球場就成了孩子們的天地。


仍記著,行動不方便的外公總是喜歡叫我到他的跟前,塞給我幾十元,然後要我到後面的雜貨店幫他買些東西,常常不免是像五分珠、友露安這類的成藥,不過這可是我最喜歡的工作呢!猜猜為什麼?呵...因為找零的錢常常就會變成1元2顆的糖果進到我的肚子裡啦!

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總愛如此形容我們後來搬進的眷村,屋瓦巷弄,鱗次櫛比,但在牆與牆的縫隙中,卻有著只容一人走過的小徑,而越過了小徑,通常就可接到村內的廣場或公園,那種眼前突然豁然開朗之感,可不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具體寫照嗎?

此外,小孩們正是愛探險的年紀,有人吆喝一聲,三三倆倆便在村子裡玩起躲貓貓,這時平時不起眼的小徑,在我們眼中可是讓我們不被抓到的秘密武器呢!

我們家在巷子中段,雖然只是間簡陋的一樓磚瓦平房,但卻有著寬敞的庭園,我們有著一顆高大的楊桃樹、一棵在圍牆旁香蕉長好總是先被別人摘走的香蕉樹和一棵永遠結不了果的椰子樹,啊...當然還有一塊菜圃囉!

小時候,我跟母親常身手矯健地爬到楊桃樹上去幫楊桃穿衣服,(我弟?他還太小啦!)因為肥美的楊桃總會有嘴饞的鳥兒與蟲兒來光顧,然後這些包在塑膠袋裡完好的楊桃就時常是我們家餐桌上的常客,不過幾年下來,卻導致我一直到現在都再也不碰楊桃了XDD

啊...講到了菜圃當然就得提一下用手抓菜蟲的事,因為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些綠色的蟲兒有多麼的肥大啊......(遠目)

當然,記憶中除了綠色之外,另一塊顏色就是黃色,看過<風之谷>嗎?還記得尾聲那一片稻麥似的金黃嗎?是的,六家遍地金黃的油菜花田就是如此令人驚豔不已。

不過,童年所有的顏色都豔不過在風中搖曳生姿的,那一段,母親載著我姐弟倆騎著車到處兜風的日子。


---------------------------------------------------------------------------------------------------

說著說著就寫了一大篇,本來的主題早就不知偏到哪了,只好留待下篇繼續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